浙江共青团简介 | |
| |
浙江共青团组织自诞生至今已走过了80年的奋斗历程。浙江共青团在反帝反封建斗争和轰轰烈烈的青年运动中诞生,在白色恐怖、民族危机的艰难困苦中成长,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红岁月中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壮大。回眸浙江共青团的奋斗足迹,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团员青年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富裕,英勇奋斗,开拓创新,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1915年在中国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先进知识青年产生新的觉醒。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浙江青年奋起响应。广大青年学生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艰苦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全省出现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1920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宣中华等发起“一师风潮”和“驱逐齐夏”斗争,矛头指向反动政府。同时,义乌青年陈望道在家乡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全文,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先进青年看到改造中国社会的力量是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在“劳工神圣”的口号下,杭州等地进步青年,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大办工人夜校、平民夜校和农村小学,宣传组织工农,指导工人罢工和开展衙前农民运动,坚定地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迅速结合起来,使自己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浙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浙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俞秀松、施存统直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活动。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陈独秀指派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等人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浙江青年俞秀松、施存统、陈望道、叶天底等5人为成员,俞秀松任书记,至年底,浙江籍团员有10余人。党的“一大”后,中央局派党员从事恢复和加强青年团工作。俞秀松受团临时中央局指派,1922年4月19日,在杭州皮市巷3号,建立了浙江最早的团组织—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27人,俞秀松任书记。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浙江代表施存统、俞秀松出席会议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施存统被推选为书记。6月,根据团“一大”章程,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地方执行委员会。随后,团中央又到宁波、绍兴、温州、嘉兴等地建团。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带领青年积极投入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帮助工人纪念“五一”劳动节、创办工人夜校、工会组织和《责任》等革命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劳动者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1924年6月,成立团江浙皖区委兼上海地委领导全省团工作。1925年1月,团“三大”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会后,团中央撤消了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委,浙江各地团组织又直属团中央领导。1927年2月,北伐军进驻浙江,共青团组织发展很快,至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前夕,全省有杭州、宁波两个团地委和绍兴、温州、嘉兴、诸暨、余姚(党团合一支部)、龙游、宁波等7个市县地方支部,共青团员从200人发展到1100人,遍布23个市县。浙江团组织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动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党的“三大”后,杭州20名党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进行改组和重建工作,宣中华等许多团的领导人在国民党各级领导机构中担任领导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团员青年率先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学生救国联合会等组织,开展反帝斗争宣传和募捐、支援活动;共青团还开展了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团员青年与国家主义派在浙江的代表人物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各地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积极投入并支援了反对封建军阀的北伐战争。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以后,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惨遭杀害,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100名团员减少一半以上。1927年五六月间,根据团“四大”团组织分省建制的决定,团中央派华少峰(华岗)筹建共青团浙江省委。6月底,正式建立了团省委,华少峰任书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团省委机关两次被敌人破坏,团省委主要负责人更换7次,徐玮、卓恺泽、杨善南、裘古怀等团省委书记及常委、秘书长和14位团县、市委负责人先后在杭州陆军监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但广大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党的“八七”会议后,省委提出团的工作由学生运动改变为工农运动,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武装暴动。团省委积极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恢复共青团。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东北并反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中共闽浙临时省委领导全省青年成立“抗日义勇军”、“抗日救国联合会”等组织,掀起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浙西、浙南根据地党组织建立共青团,发动青年配合党和红军开展游击活动。后来,根据全国抗日救亡群众运动发展的需要和适应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更广泛地团结各界青年抗日,1936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提出把先进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改造成为广大青年群众的抗日救国组织。1938年5月,临时省委接到东南分局青委《关于改造共青团》的指示,决定结束共青团组织的活动,原来的共青团员大部转为共产党员,不够党员条件的为民先队员,浙江团组织停止活动。临时省委(以后是省委)设立青年部(后是青年运动委员会),领导闽浙边青年成立了抗敌后援会、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浙江民族解放先锋队、战时青年服务团等20多个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形成青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抗日团体认真执行党的白区工作方针,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两次反共高潮和向苏浙军区和浙西新四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进攻。浙西青年踊跃参加新四军,青年民工积极配合新四军作战,和全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上海局在杭州成立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社,领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第二条战线开展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爱国民主运动,配合人民解放军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杭州解放后,新民主主义青年社社员除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外,其余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批团员。 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2月,中共台属工委(注1)在海门、临海、黄岩一带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台州支部。5月6日,中共浙江省委成立,即建立了中共浙江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举办浙江干部学校和杭州市青年干部学校,培训团干部,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0月,省委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首次代表会议、 浙江省第一届学生代表会议和浙江省首届青年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及“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浙江省民主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6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委员会。1954年,成立各县市团委。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大”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69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整团问题。各级党委在整党建党基础上整团建团,恢复地市县团委。1973年5月召开共青团浙江省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浙江省第五届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建立中共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党组。目前,全省已召开了11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一届团省工委、十一届团省委。截止2000年12月止,全省有6477个基层团委,971个基层团工委,6136个团总支,98030个团支部,4435名专职团干部,2482698名共青团员。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浙江各级团组织在省委和团中央领导下,发动团员青年,在解放浙江全境、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省团组织积极投入经济建设,组成“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先后有80余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边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和青年突击队活动,在增产节约、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抗洪救灾等方面发挥了突击作用,为克服严重经济困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作出了贡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各级团组织积极拥护党中央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发动团员青年,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开展新长征突击队、农业科学实验、“一团两户”(注2)、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工程建设、优质服务等活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同时,在科技创造、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团的优势,积极参与推进浙江改革开放、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各级共青团组织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省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省“成人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开展了“世纪行”、“世纪.青年.责任”、“庆回归_奔向新世纪”、“党在我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树立了王伟、黄东华、刘玲英、刘炳凯、邱继宝、朱重庆、吴国迪、南存辉等一批青年榜样;扩大了青少年教育阵地,10万余青少年参加了读书俱乐部活动,开通了“东方青年”、“共青思维”、“浙江学联”和“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各类青少年工作网站95个。农村县级以上团组织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2.9万余名,命名县级以上“青字号”绿化工程1279个,金温铁路青年绿化工程圆满完成并在上海成功举办了首届浙沪青年优质农副产品推广商洽会。企业团组织,举办各类青工技能比武6800余次,命名各级青年文明号9318个,培养县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8500余名。在“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共建“天天”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435个,年服务人次超过50万。6000余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各条战线,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在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举办各类科技文化培训4500多次,为30万人提供了医疗卫生服务。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十年接受海内外捐款5903.28万元,援建希望小学322所,帮助71423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团组织将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培养青年人才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