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陈溪研学吧——城乡共同体学校携手体验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1-04-10字体:[ ]


春暖花开时节,“研学旅行”再度成为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季节性”热词。在各校逐渐将研学目的地向校外、区外延伸拓展开去之时,陈溪乡小却反其道而行,依托本地的研学资源积极打造以本校为中心的研学线路。

近日,陈溪乡小师生热情邀请城区共同体学校实验小学的小伙伴们来校,共同体验具有陈溪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在齐心协力勇闯关、互相合作获奖品,传统美食我来做,文艺节目表感恩中,将农村别有特色的丰厚教育资源共享给城里的孩子们。

研学,游出乐学和成长

寸寸热土闪红光,座座青山仰忠魂。陈溪作为新四军浙东根据地的红色堡垒,虞南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就成立于此。这片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土地,留下了一抹抹鲜艳的红色。扎根于此的陈溪乡小,努力将当地的教育资源与“行走在路上的新课堂”研学相结合。

于是,实验小学师生一到陈溪乡小,两校近百名学生就快速分组,组建研学小队前往棉服厂旧址、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等处闯关打卡。

“上虞何时宣告解放?”“小南山游击队的番号是什么?”“陈溪乡中共党员第一人是黄志民吗?”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里,孩子们通过跳绳争取到闯关资格后,带着抽到的题目赶紧进到纪念馆里寻找答案。

“原来我们也带孩子来纪念馆、展陈馆等参观学习,孩子们多是走马观花。这次带着问题,以游戏的方式再让孩子们去学习,效果好多了!”陈溪乡小副校长夏少军欣喜得看到,纪念馆里,一个个小脑袋高抬仔细寻找答案的同时,也是在认真学习着展板上的红色历史。

陈溪曾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地带,建立有浙东新四军后勤保障基地,设立了“九厂两院”。其中,被服厂的旧址离陈溪乡小仅两公里距离,是学校“近在眼前”的红色教育资源。在这里,几个小分队正研究怎么用针线缝制“简版军服”。怎么穿针?如何引线?这线结怎样打?……虽然每个小队都是由两校学生组成,但大家有商有量,迅速打成了一片。

教育指向鲜明、学习内容丰富的研学活动,让农村孩子和城区孩子携手行走,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在寓教于乐中厚植爱国情怀,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牵手,激发激情与活力

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都是城乡共同体学校中的城区学校主动牵住农村学校的手,而如今,陈溪乡小希望利用本地的丰厚资源推进研学课程,去牵住城区学校的手,将农村的特色教育资源共享给城里的孩子们。

“跟着孩子领略陈溪风光,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非常开心。”实验小学家长志愿者袁晶津看着孩子们欢乐闯关,又在陈溪乡小“我的一平米”综合实践基地观察艾草,跟着陈溪乡小家长志愿者学做艾饺,品尝各式地方美食,合作完成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不由感叹陈溪乡小的用心。

本次活动已结束,但追寻高品质教育的步伐不止。陈溪乡团委将继续联合乡小在致力于教育好新一代陈溪人的同时,也将为陈溪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努力增添教育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